乾隆二年(1737) 兩廣總督鄂彌達巡視潮州府,認為海陽縣(今潮州市)豐政都一帶地僻巒險,遠離縣城,鞭長莫及,難以治理,奏準以海陽縣豐政都、揭陽縣藍田都、大埔縣清遠都、嘉應直隸州萬安都之部分田糧戶口設置新縣,名為豐順,隸屬潮州府。全縣共38個社、鄉(xiāng)、堡,縣治設在湯田(今豐良鎮(zhèn))。 乾隆三年(1738) 十二月二十一日,首任豐順縣知縣王如珩到任。 乾隆四年(1739) 九月,知縣王如珩晉京,由揭陽知縣張薰兼攝豐順縣事。 乾隆五年(1740) 縣設典史,由王喬署任。 乾隆六年(1741) 三月,知縣王如珩回任。 是年,縣設訓導,謝鐘興署任。 是年,全縣戶口共10123戶,編丁72054人。 乾隆八年(1743) 建養(yǎng)濟院于縣城豐良城隍廟。 乾隆九年(1744) 知縣葛曙創(chuàng)建學宮,在今豐良初級中學校址。 乾隆十年(1745) 十月,知縣葛曙編纂《豐順縣志》八卷,并捐俸刊印。此志今存。 是年,建千總署,并建演武亭于縣城西北較場,建棲流所于養(yǎng)濟院側(cè)。 乾隆十一年(1746) 二月,建于縣城豐良的安墩書院落成,后改名為鵬湖書院。 乾隆十五年(1750) 八月二十四日,豐溪暴漲,沖塌房屋116間,溺死16人。 乾隆十六年(1751) 留隍、葛布一帶晚禾發(fā)生蝗害。 乾隆十七年(1752) 八月初,連日暴雨,留隍、葛布、產(chǎn)溪、小產(chǎn)等處田地受淹2692畝。 乾隆二十三年(1758) 正月十七日,豐良等地連續(xù)二天降雪,積雪寸余厚。 乾隆二十六年(1761) 設湯坑巡檢司于金鼎寨。 乾隆二十七年(1762) 正月初一日,日月同升,水、金、火、木、土星同顯天空一方,出現(xiàn)“日月合璧,五星連珠”的罕見天象。 乾隆三十五年(1770) 春夏秋三季常降大雨,韓江沿岸受浸。 九月,茶背崠下獵戶朱阿姜等歃盟拜會,與官府對抗。時值大饑荒,米價一斗千文,毗鄰的海陽縣鴻全、田東和揭陽縣坪那、五房等地饑民紛紛入會,聲勢甚大。官府派兵前往鎮(zhèn)壓,朱阿姜率眾抵抗。后在大批官兵的圍剿下,朱阿姜寡不敵眾,被捕殺害。 乾隆三十八年(1773) 十一月初四,地震有聲。 乾隆四十一年(1776) 正月十八日,縣北部降雪,寒冷異常。
|